linux系統編程之錯誤處理:perror,strerror和errno

1. 在系統編程中錯誤通常通過函數返回值來表示,並通過特殊變量errno來描述。

errno這個全局變量在<errno.h>頭文件中聲明如下:extern int errno;

errno是一個由POSIX和ISO C標準定義的符號,看(用)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整形變量。當系統調用或庫函數發生錯誤的時候,比如以只讀方式打開一個不存在的文件時,它的值將會被改變,根據errno值的不同,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程序發生了什麼錯誤,然後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
為什麼,要強調errno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整形變量呢?因為有的標準(如ISO C)只規定了errno的作用,而沒有規定它的實現方式,它可能被定義成一個變量,也有可能被定義成一個宏,這個具體要看編譯器自己的實現。早些時候,POSIX.1曾把errno定義成extern int errno這種形式,但現在這種方式比較少見了。因為以這種形式來實現errno,在多線程環境下errno變量是被多個線程共享的,這樣可能線程A發生某些錯誤改變了errno的值,線程B雖然沒有發生任何錯誤,但是當它檢測errno的值的時候,線程B會以為自己發生了錯誤。所以現在errno在Linux中被實現成extern int * __errno_location(void): #define errno (*__errno_location()),這樣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errno,不會再發生混亂了。

  • 關於errno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:
    • 如果系統調用或庫函數正確執行的話,errno的值是不會被清零(置0,注意這裡是不會被清零,不是不會被改變)的,假若執行函數A的時候發生了錯誤errno被改變,接下來直接執行函數B,如果函數B正確執行的話,errno還保留函數A發生錯誤時被設置的值。所以,在利用errno之前,最好先對函數的返回值進行判斷,看是否發生了錯誤,返回值錯誤再利用errno判斷時哪裡發生了錯誤。所以如果一個函數無法從返回值上判斷正誤,而只能通過errno來判斷出錯,那你在調用它之前必須手動將errno清零!

    • 系統調用或庫函數正確執行,並不保證errno的值不會被改變!

    • 任何錯誤號(即發生錯誤時errno的取值)都是非0的。

2. 錯誤處理函數

  • perror
  • strerror

perror和strerror函數都是用來打印錯誤提示信息的,它們的原型分別是:

#include <stdio.h>
void perror(const char *s);

它先打印s指向的字符串,然後輸出當前errno值所對應的錯誤提示信息,例如當前errno若為12,調用perror("ABC"),會輸出"ABC: Cannot allocate memory"。

測試程序: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unistd.h>

int main(void)
{
    int fd = 10;
    int ret;
    ret = close(fd);
    if(ret == -1)
        perror("close error");
    return 0;
}

測試結果:

#include <string.h>
char *strerror(int errnum);

它返回errnum的值所對應的錯誤提示信息,例如errnum等於12的話,它就會返回"Cannot allocate memory"。

測試程序:
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errno.h>

int main(void)
{
    int fd = 10;
    int ret;
    ret = close(fd);
    if(ret == -1)
        fprintf(stderr, "close error with msg is: %s\n",strerror(errno));
    return 0;
}

測試結果:


书籍推荐